優勢與劣勢



自從Weihrich在1982年提出將組織內部的優、劣勢與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以矩陣(matrix)的方式呈現的模型以來,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在當今學生報告中,有些濫用,不管分析什麼,都會出現。然而,真正問他們對於自己的SWOT是否可以分析,一般都茫茫然。

我不是想說明什麼是SWOT,而是反省SWOT架構的實現價值。

中國人總是說禍福相依,事情沒有絕對美好,也沒有那麼糟。依照Weihrich的說法,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es)是企業內部組織的有利與不利因素分析。在中國世界似乎界線很模糊。難怪中國學生學不會!XD

阿里巴巴網站首席執行官馬雲來台灣演講,他說到他能創立阿里巴巴成功是因為他有二個因素,一是他不懂網路,一是他沒有錢。
做網路事業,第一應該了解網路行業、熟悉網路行業(好像各行各業創業,老師都說需要專業),第二需要燒錢。
以馬雲自述的條件,不懂網路、沒有錢,應該是歸類在劣勢(weaknesses)裏,他演說時,聽起來他卻好像說他有二個優勢(strengths)一樣,還是成功關鍵因素。
他說,因為我不懂網路,所以只能完全相信專業經理人,而不懂網路,所以我只要求網路必須專業到我這個外行人可以使用,我覺得好用,大家都會覺得好用。因為我沒錢,所以我特別知道沒錢的苦,一個錢要支出必須考慮再三,節省再三,我一毛都不能花錯錢,等公司有獲利了,節制成本的理念還一直是公司賺錢的原則。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錢人家子女沒吃過苦,錢是資源,有錢應該是優勢,可是,因為有錢而沒吃過苦,沒吃過苦可就是指沒有機會有挫折學習,意思是有錢的子女比同年齡的人嫩,有錢變成劣勢。

一個人生下來,很多命運早就已經註定了,可是,如何樂觀對待命運的安排正是轉運的契機。
要了解自己,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劣勢,然後去面對。尋找其他資源讓劣勢轉優,就像馬雲,如果他沒有專業來協助他、他不相信專業或讓專業太過專業本位,最後都會導致失敗,而,他真誠面對自我、努力尋找、相信、領導團隊,終於將一般人認為劣勢的因素轉為成功關鍵因素。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