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溪老茶廠看台灣旅遊



       

        台灣產業需由傳產轉型為服務業大慨是大家的共識。而服務業裡除了可以輸出的連鎖產業外,旅遊業大概是帶動其他服務業發展的領先指標產業。在華人世界裡,大陸應該是台灣旅遊商品最大的競爭對手,台灣地小、資源少,如何與地大物博的大陸抗衡呢?
        我年少命苦到處奔波,到大陸輔導過一些茶企業,也看過很多茶廠,所以去看了大溪老茶廠後,我體會了台灣旅遊應凸現的內涵,印象超好超深刻的。用以下列幾個面相來說明我的想法。

一、故事進行中,新舊並存
         旅遊景點之所以成為景點,自然有與眾不同的故事。除自然風光以外,在地曾經發生過的事蹟常常成為旅遊者想去親近,補足他所聽到的想像力。所以很多景點雖然有吸引人的傳說或故事,可惜建築或文物早就飛灰湮滅或是殘破不全,這時,景點就得重塑,希望旅行者來可以看到什麼具象的東西,至少可以在景點拍拍照以茲留念,代表來過的印記。
        而重塑景點是一門學問。雖然不致於要到古蹟維護那番考究工程,但是畢竟過去的東西經過時間摧殘,還原比新作更難,而且新新人類有些喜歡新,不喜歡老東西,因此很多景點的處理就是把舊東西清除一乾二淨,然後重建重做。如此看起來好似也符合旅人拍照留念的目的,但卻缺乏建築文物與人的相處的溫度,徒有外型而無情感與內涵。
         大溪老茶廠是1926年日據時代開場,頂頂大名日東紅茶的生產基地,中間經歷過1956年的火災,幸好老蔣命軍隊工兵重建,後因外銷日益萎縮,國人飲用紅茶的習慣也未養成,產量日益減少而荒廢。拜觀光產業興盛之賜,老茶場欲轉型為旅遊景點,殘破不堪,打掉重建應該是最省時省力省費用的吧!主事者卻非常認真的在新設計上面盡可能保留原有的概念與文物。
          傳統日式磨石地板配上新漆大溪藍的牆,延伸到現代化設計的天花板與燈具,照射到舊的設備與現代茶具及包裝。一切本來因為時間那麼長,猶如人生,時時都有東西新來,有東西老化,但透過設計將新舊並陳卻無違合感,令人感動

二、自然與人文互映
        工廠本來就是為了生產,而不是為了觀光。所以觀光工廠最令人擔心的是只有開放製程與體驗,不足以吸引人特地去參觀,即使去了也沒有足夠理由待很久。
        大溪老茶廠卻得天獨厚,茶場本就深處山林,空氣清新,主事者又刻意營造禪風空間感,沒事坐在角落封閉世俗五感,打開新窗,靜心伴隨著雲、山、花、草的幻變,風、鳥、蛙、蟲的和鳴,很少人不感覺幸福的。至少讓你脫離塵囂放下,現代人能放下就是幸福。
而百年茶場有有足夠的人文物品供遊客幽思懷古,你知道過去的製茶女工是穿洋裝工作的嗎?你知道過去電腦不發達時代郵局儲金簿是怎麼登記的?老保險箱是如何堅固善盡他的職責?…等等,讓我們可以知道先人如何開心的努力生活,我們實在沒理由好埋怨現代便利的生活。
        到茶廠還可了解茶的製程,六大茶系如何區分,光看到那大型室內萎凋場、檜木萎凋架、大天井以及為了簡省能源而作的風車與調控門片就覺得大開眼界。旅遊的增廣見聞能讓旅者內心收穫滿滿。

三、歷史與創新
        在場域裡,將過去製茶機器與現代化製茶機器並陳,既讓你了解過去的光榮也讓你了解現在創新的用心,這很重要。因為現代年輕人講求效率、知識豐富,想知道什麼都可以快速由網路裡求得資訊,而且移動工具的普及,他們是隨時都可以知道。他們缺乏的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理念的引導,價值觀如何判斷以及如何選擇。因此,新與舊的轉變、各自年代有不同的典範與英雄。
        大溪老茶廠的迎賓茶有傳統客家的大碗茶的味道、日式爐邊的溫暖、大鐵壺的豪邁大器以及普洱的沈澱香氣,既保留傳統又創新作法令人驚豔。中間蓄水觀賞池原來是茶農挑茶青來茶場販售的秤重議價處,可以想像當時的人聲鼎沸,如今規劃一大水池不但有生態的趣味、場域的豐富性外而且就旅遊者休憩而言,晴天時看一方水心自清涼,雨天時聽水滴聲心覺平靜,而坐在大畫像下的自己也成了別人眼中的一幅圖畫,總之,傳統下有創新又不離理念與價值。

四、美感與銷售平衡
        經營當然是為了獲利,但是,有永續經營的想法不會為了獲利而犧牲理念。賣場的佈置不是以塞滿商品的作法,而是以融入整體氛圍,很多留白或插的小鮮花,在在都讓顧客感受到小驚喜。每樣商品都有自己的包裝,用色塊呈現區域與品類,白色商品是大溪當地茶的商品,結合在地文化做出來的東西最感動旅行者,但也有其他區域台灣茶的商品,除了滿足國際遊客外,商品結構也呈現出對茶文化的專業。
        茶商品搭配茶食與茶餐是一項讓旅客記憶深刻的體驗,尤其漂亮的盤飾,讓人捨不得吃。桂花綠豆糕的濃郁搭配綠茶的清香,簡直覺配。美感也是一種商品,我們感受大溪老茶場不是在賣茶,而是賣一種生活態度與茶文化。

五、加工製造與體驗文化
        來茶廠怎能不泡茶呢!整體的體驗文化除了觀賞老師優雅的茶席表演外,最重要的是讓旅客親自上陣。因為顧客常常買回去泡的茶與在地喝的滋味不同,大多數不是因為茶葉不同,而是不會泡,溫度的掌握、水量的控制、器皿的差異再再都會影響到茶的味道,教育顧客在體驗中學習初淺的茶知識與簡易的沖泡技術,至少讓顧客回去即使喝到自己泡出難喝的茶也知道是自己的技術所造成而不會對商品品質失去信心。

         台灣旅遊不能便行事,靠著模仿與低價最終會走到死胡同。要真的尋找自己風俗、文化、特色與個性,然後融入美學與體驗,最重要的是會變,因為故事還在持續,我們要創造故事,讓下一代人可以去說。

簡潔有質感的入口門面

過去茶葉焙火排氣的煙囪

新作吧台與舊場域完全融合
新櫃檯也呈現古文化風
用茶磚佈置的牆,呈現視覺的味道
深幽的落地窗戶張張可以開啟九十度
                                                               特殊天井設計呈現先人智慧


過去天花樑柱用榫的工法
好長的室內萎凋場
抽風熱氣回收利用節能裝置好環保

檜木活動板也是節能的智慧

年紀超老的檜木萎凋架
原廠老鐵椅以及萎凋篩

有歲月痕跡還在用的萎凋篩



見證歷史電器控制箱成為最美的壁飾

萎凋後茶青投入口也是先人智慧

七十幾年的德國老機器讓人有信任感
當初的運送工具也是我大學的記憶
老茶場還有絕美的風景
窗內歷史,窗外美
頂樓可以看到拉拉山
一方水沈澱多少塵囂
也許是一時清靜也好

泡茶前的景

簾裡簾外都是感情
窗外也許有風雨,變化也是一種美

爬牆的草是一種大自然的裝飾
綠意盎然
一直燒著迎賓大鐵壺代表熱情
這內涵新舊茶文化

老商品新商機
老製茶工具是一種文化傳承
仿古的新東西
追求美學是飲茶的必然
整齊秩序也是一種美
喝茶講究的是氛圍
即使細節也要呈現最美的
器皿是工具也是精神
餐點也是文化的一環
銷售也要呈現美
器具齊全選擇性多元
商品牆以顏色分類
歷史加持更增添美感
今年新春茶

綠意盎然
好茶與好器相得益彰
注水要注意溫度
悶的時間也是學問
舒展開的茶葉非常清香
茶就是要泡開
好茶好色
綠茶配綠豆糕非常速配
桂花香紅豆餡的綠豆糕十分美味


本次參與由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舉辦觀光工廠一日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