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學生談未來


有個大三學生問我:他很悶,很怕二年後找不到工作,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不想升學、也不想準備高普考,對同學們積極盲從的考一些有用沒用的證照又沒興趣,但是每個認識的人又都很關心(其實是好奇或無聊吧)。只要有人問起這個話題,他全身就不起勁,很悶,不開心。
我想這同學一定也很關心他的將來吧。所以別人可能順口問的關心話就會影響他的心情。
但是,關心不是一定在意。我想,畢業應該不是思考未來的切點吧。
很多人做計劃都會從一日起,那現在才16日,還有十四天可以隨便規劃,這是起始症候群,立定志向應該是下定決心此刻就應該開始才是阿。
在學校純當學生是當今一種制度的迷思。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當學生時就應該乖乖的將書讀好,其他的都不要管,結果孩子書也沒讀好,等他出社會,很自然的就認為他可以不用讀書了。這種人當了爸爸媽媽就會更加諸小孩升學就業的壓力,恨不得自己年輕時不能達到的理想(長輩的期待),自己小孩可以一一做到。結果小孩也不開心。其實,如果能從讀書裡培養樂趣,那麼即使不上學了,自己也很開心的會拿起書來讀的。
對了,關健不在於計畫,關鍵在於意願。人是要常常學習規劃培養理性思考。從一輩子的生涯規劃、職涯規劃、終生學習、結婚生孩子....有計畫則有希望有夢最美,有計劃就比較有實現步驟可以築夢踏實,有計畫就可以依照執行的狀況修正反正比較容易達成。
但是學生為什麼無法規劃將來呢?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的未來路徑都是前人跟他講的,因為都是從生活的安定與保障的角度來分析,所以雖然不去否認,但是心裡十分不開心。這是不是真的他要的生活呢?他也不知道,所以悶,悶有時會叛逆,你要我往東我偏不要,甚至於故意往西。悶更糟糕的是失去對自己信心,懷疑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少年維特的煩惱、存在的價值都會自我懷疑。有的人自暴自棄,吸毒酗酒。有的人也選擇隨波卒流,凡是證照,管他有用沒用,我就一直考,短期在學校名列前茅,為求考好,什麼時間都不敢浪費,除了考試的框框什麼也不感有興趣,因為怕分心分散力量。等出了社會,這些學校優良學生成就通常不高,因為社會沒有框框,沒有標準答案,他沒答對當然也不會有掌聲,沒掌聲通常會受打擊,然後有的一蹶不振,有的才從新學習。這些我都覺得不是學生最好的生活。
那麼學生應該怎麼想或怎麼做才好呢?當然不只是學生,我覺得人一輩子都應該要這樣作。
心態上很重要。
第一個心態是勇敢作夢。即便不能實現的夢都可以作。不要限制自己,人常常有潛能可以超越自己。夢,是超越自己的潛意思,所以人要常常作夢,讓自己飛。
第二個是努力嚐試、體驗生活,尤其是自己不喜歡或甚至於排斥的事都要做一次試試。沒體驗過就很難有同理心,所以當自己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自己不要那麼多堅持,多試試,說不定會大大改變原來主觀想法。
第三個要勤作計畫,自己常常寫自己一生的劇本,不是當他為執行法條,而是想像力。發揮想像力,寫出人生很多套劇本,一方面讓自己有多樣選擇可能性,一方面模擬人生培養自己生活理性。
第四個要走入社會人群,多看人生百態,不要將校園作為人際的切點,好像畢業了才有壓力,其實時時都是生活在社會,即使畢業也沒那麼糟,日子跟當學生沒差多少,不一樣的是心態。
第五個是每天都要讓自己開心,尋找自己,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未來要什麼,太多的誘惑才知道如何選擇,了解自己的天份與限制,了解自己並不是希望自己劃地自限,相反的知道如何努力修正自己缺點或不足,會有努力改進的動力。
第六是培養人生意志力,這需要多少風風雨與及事件的淬煉才能培養出百折不饒的正面思考。不管失敗與成功都是平常心,因為你還活著,成功或失敗都有另一個失敗或成功跟隨,正所謂禍福相依,能不怕失敗的人一定能成功,因為他只有等就能等到。努力,然後等。

致於技能性的、工具性的能力當然也很重要,只是這些會落伍,掌握核心的可以了。我覺得。

0 意見: